当前位置:首页> 滚动 >

手机回收新生意:二手机利润是新机的十倍

时间:2023-04-25 10:57:07    来源: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记者 | 陆柯言


(资料图)

手机回收,这个曾经被手机店老板们看不上的生意,又重新火了起来。

王宽是河北一家通讯公司老板,手底下有十几家门店的他,过去只觉得回收是做“破铜烂铁”的生意。在卖一台新手机就能“赚千八百”的时代,王宽从没想过快五十岁的自己还要坐到柜台前,为了一台价值不过千元的二手机讨价还价。

但现在行情不一样了,中国手机市场大盘跌至十年冰点。据IDC发布的报告,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过去以卖手机为主的线下实体店首当其冲。当手机更新换代速度放缓,要交租和养员工的实体店,也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求生之路。

而回收,向来是手机流通链条中利润最高的环节之一。由于回收产品各异,这是唯一可以两头赚的买卖,只要找得到好路子,让货流通起来,就可以既赚同行又赚消费者。

盯上这座金矿的不止是零售店,批发商更想从中大赚一笔。在全国最大的二手机集散地华强北,二手机批发商杜云龙也告诉界面新闻,过去只做转手生意的他,今年也开始试水回收。“回收的潜力只被撬开了冰山一角,以后在手机市场可能都要指着它赚钱。”

利润是新机十倍

在手机行业,回收业务赚钱早已不是新闻。但过去,它被认为是个麻烦的买卖:中国手机消费者回收意识并不高,需要费口舌去教育用户与市场,收回来的机器质量相差大,定价和销路都是难题。最重要的是,以前新机不愁卖,很少有人愿意把精力放在二手机上。

但当新手机销量锐减,利润空间更大的回收就变成了香饽饽。不止一家实体店老板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正在增加回收业务的人手和资金投入,把回收当成一项主营业务来做。“如果还指着新机那点差价赚钱的,那可能早就倒闭了。”

王宽手下有两家店已经开始做手机回收业务,其中苹果授权体验店的生意最好,每个月能收上来六七十台机器,转手销售的单台利润在三四百元。这个利润相当于卖一台iPhone新机的三倍、一台安卓新机的十倍。目前他只雇了两个员工做回收,除掉人力成本,也几乎是“稳赚不赔”。

一家大型连锁经销商的二手机业务负责人向我们透露,在其全国数百家门店网络中,目前回收业务贡献的利润已经超过50%,超过新机、配件和其他所有增值业务收入。

灼识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二手消费电子总成交GMV3095亿元,其中手机GMV2174亿元,同比增长22.7%;二手消费电子交易量达2.191亿台次,手机为1.709亿台次,同比增长12.8%。二手机交易量迅猛增长反哺了回收市场。

做回收的门槛并不高,业内人形容是“支个摊就能做的事情”。回收一般有收机和验机两个环节,收机强调嘴皮子功夫,验机则有一套相对标准化的流程,几乎不需要什么学历,经过几天的短暂培训即可上手。

短视频开始流行后,甚至连支摊都不需要,在抖音和快手上讲好段子,也能通过粉丝粘性来获得稳定的机源,并且价格弹性更大。在深圳华强北,许多背包客流行的生活方式是,只要成交了一单回收生意,再成功转手,赚来的几百元就可以养活自己的一天。

正因如此,回收的市场格局十分细碎,几乎谁都能来分一杯羹。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总裁王永良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即便是像爱回收这样的头部平台,市场份额也不超过20%。

大量的手机回收都发生在线下。因为导购可以在消费过程中向用户灌输回收意识,并通过以旧换新等措施来鼓励消费者交出旧机器,实体店切入回收行业的机会就在于此。

定价是门学问

作为非标准化产品,品牌、成色、型号不一的二手机,在回收和二次出售时有极大的价格弹性,这也正是商家可大作文章之处。

商家在收到一台手机后,一般会先看外观、检测基本功能,再查看有无拆修过的痕迹。划痕、屏幕破裂、镜头模糊、电池健康……这个过程中手机的估价会随着缺陷不断往下掉。如果没有明显故障,在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里,一台手机的新估价就诞生了。

接下来,手机会马上进入竞价环节。成色好的机器,商家会自己卖,因为这样可以把利润做到最大。如果成色一般,则会在同行圈子里流转,若无人“接盘”,这部手机最终会被挂到拍机堂、换机侠等平台上竞价,等待价高者得。

想要赚更多钱,收到“靓货”是第一步。苹果手机是二手市场上毫无疑问的霸主;国产手机中,搭载“绝版”麒麟5G芯片的华为Mate30/40、P40系列最为热销,部分折叠屏及保时捷合作款则是一机难求。此外,OPPO A5、小米11、红米K40也是二手市场上较为走俏的机型。

机型只是决定价格的其中一个因素。交易是否划算,更重要的还是发掘出售信息和谈判技巧,以及准确的定价。

在不同的渠道、经手不同的人,一台二手手机的价格有时天差地别。杜云龙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客户有一台基本功能完好的华为Mate 30 Pro,某专卖店系统给出的估价是1100,但在华强北,喊价3000以上的大有人在。他花3300回收了这台手机,最后以3700成功倒手。

定价环节十分考验渠道商的能力。由于爱回收、回收宝等专业平台的存在,一台二手机能在市场上换到多少钱,都已经有相对成熟和标准的评估流程。对渠道商来说,要价太高会导致利润缩窄,太低则很容易遭遇客户跑单,因为总有人会出高价。

小卖家不需要操心价格。杜云龙告诉界面新闻,许多人的做法是,去大平台估个价,再往上抬个百来块,就可以留住眼前的客户,小赚几百元。不过,如果商家想把规模做大,这种草莽的定价方式一定会被淘汰。因为交易量越大、资金占用就会越高,手机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让价格瞬息万变。

王永良认为,一个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背后是全供应链的能力支撑,团队效率、验机专业度、销售渠道和周转速度,都与最终的收益息息相关。如果要把回收当成长远业务来做,供应链能力的整合升级将是必经之路。

从野蛮到规范

尽管手机回收成为了渠道商追逐的新生意,但从渗透率和行业规范度来看,这个行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中国,每年会产生超过4亿部二手手机,其中80%以上都处于闲置状态。灼识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二手手机的正规回收率仅在2%-4%左右,国内交易的二手消费电子设备相对于流通的消费电子设备数量的渗透率也仅为4.2%,而美国则在20%-30%水平。

“很多用户没有这种意识,比如我买了一个新手机,就一定要把旧机处理掉。如果回收就像吃饭要点外卖那样,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才可以说这个行业真正迎来爆发了。”王永良表示,用户习惯的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线下交易这种高频场景中对用户的引导和教育。

厂商也在加速推动这样的意识转变。华为、苹果、三星等手机企业都推出了以旧换新服务,并给予500至1000元不等的补贴优惠。这本质上是一种为促进新机销售的做法,但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消费者的换旧意识。

不过,在官方路径之外,回收一直是个野蛮生长的市场。从早年打着新机噱头的华强北翻新机,到如今价格差异极大的二手机市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等,不仅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造就了相当大的黑箱操作空间。

二手手机中会有一些消费者肉眼难以察觉、验机软件也检测不出来的小毛病,比如主板问题导致的隔几天重启一次。如果是系统无法检测的微故障,很多商家在交付时并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最后用户发现了也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小动作,会极大影响用户对二手机的信任。

王永良说,“回收行业的市场盘子之大,做到低成本赚钱也不难。但要让行业得以长足发展,行业所有环节一定要往规范化走,不然二手永远都不能等到爆发。”

推荐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手机回收新生意:二手机利润是新机的十倍

但过去,它被认为是个麻烦的买卖:中国手机消费者回收意识并不高,需要费口舌去教育用户与市场,收回来的机

2023-04-25

AI最佳实践|用腾讯云录音文件识别让无字幕视频自动生成字幕 世界今亮点

近些年,短视频、直播等线上娱乐方式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旅游、电商、影视创作等行业新风潮;而要呈现出一

2023-04-25

天天播报:人工智能预测足彩10连红 周中竞彩比赛怎么买?

2023年4月24日,赛事火热进行中,网易红彩的人工智能五星指数命中德甲弗莱堡4-0沙尔克04,8场连中,另一款

2023-04-25

春日有望回来!上海今有局部小雨,明日气温重回20℃以上 当前关注

今天申城雨水渐隐,局部有些短时小雨,傍晚前后转多云到阴。全天气温13~17℃,风力较今天明显减弱,为西北

2023-04-25

太谷中医药: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近日,在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前处理车间,国家级非遗项目龟龄集传统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建东正在

2023-04-25

贝克洛订单高增,汽车轻量化业务放量 新视野

第一时间提供各大券商研究所报告,最大程度减少个人投资者与机构之间信息上的差异,使个人投资者更早的了解

2023-04-25

环球热点!重磅持仓数据出炉!贵州茅台继续“稳坐”公募头号重仓股

前50大重仓股反映出公募基金核心配置,增持前50大重仓股更能反映出公募基金的最新偏好。

2023-04-25

即时焦点:“夜经济”点亮城市消费新动向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作为一种新型文旅业态,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正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新动力。夜经济大多是服务性消

2023-04-25

B站动画片《三体·持剑》获发行许可

4月2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通告2023年1月至3月全国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情况。通告显示,2023年1月至

2023-04-25

环球快资讯:全国种苗花卉年产值超5000亿元 "美丽"经济绽放勃勃生机

央视网消息:随着“五一”假期临近,鲜花市场又活跃起来。手执鲜花以谋生,心怀暖阳以谋爱。今年,花卉消费

2023-04-25